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2004年7月25日,中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探测2号”卫星.如图是某监测系统每隔2.5s拍摄的关于起始匀加速阶段火箭的一组照片.(1)已知火箭的长度为40m,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则火箭在照片中第2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 m/s.(2)为探究物体做直线运动过程中s随t变化的规律,某实验小组经过实验和计算得到下表的实验数据:物体运动的起止点所测的物理量测量次数12345A→B时间t(s)0.891.241.521.761.97时间t2(s2)0.791.542.313.103.88位移s(m)0.250.500.751.001.25根据表格数据,请你在上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用纵、横轴分别选择合适的物理量和标度作出关系图线.并根据图线分析得出物体从A→B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定量关系式: .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2004年7月25日,中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探测2号”卫星.如图是某监测系统每隔2.5s拍摄的关于起始匀加速阶段火箭的一组照片.
(1)已知火箭的长度为40m,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则火箭在照片中第2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
m/s.
(2)为探究物体做直线运动过程中s随t变化的规律,某实验小组经过实验和计算得到下表的实验数据:
物体运动
的起止点所测的
物理量测量次数12345A→B时间t(s)0.891.241.521.761.97时间t
2
(s
2
)0.791.542.313.103.88位移s(m)0.250.500.751.001.25根据表格数据,请你在上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用纵、横轴分别选择合适的物理量和标度作出关系图线.并根据图线分析得出物体从A→B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定量关系式:
.
试题解答
见解析
(1)根据火箭的长度为40m,按比例确定出火箭3个像之间的位移大小.由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第1个像与第3个像间的平均速度.
(2)建立坐标系的物理量,采用描点法画图.
为了说明两个物理量是否成正比,我们应该作出两个物理量的图象,看是否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
(1)根据火箭的长度为40m,按比例确定出火箭第1个像与第2个像间的位移大小x
1
=80m,火箭第2个像与第3个像间的位移大小x
2
=130m,
第2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第1个像与第3个像间的平均速度,则v=
.
以s为纵轴,t
2
为横轴建立坐标系的物理量,采用描点法画图
物体运动
的起止点所测的
物理量测量次数12345A→B时间t(s)0.891.241.521.761.97时间t
2
(s
2
)0.791.542.313.103.88位移s(m)0.250.500.751.001.25
根据图线分析得出物体从A→B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定量关系式.为s=
.
故答案为:(1)42m/s.(2)如图所示,s=0.31t
2
.
标签
必修1
鲁科版
解答题
高中
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相关试题
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物块用轻绳连接,绳跨过位于倾角α=30°的光滑斜面顶端的轻滑轮,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第一次,m1悬空,m2放在斜面上,用t表示m2自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运动至斜面顶端所需的时间;第二次,将m1和m2位置互换,使m2悬空,m1放在斜面上.如果=,求m1自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运动至斜面顶端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长为0.64m,质量为4kg的木板A,在木板的左端有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物体B,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当对B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10N作用时,求经过多长的时间可将B从木板A的左端拉到右端?(设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质量为m=1kg的小木块(可看成质点),放在质量为M=5kg的长木板的左端,如图所示.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长木板的长度l=2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小木块从长木板右端脱离出来,可采取下列两种方法:(g取10m/s2)(1)给小木块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定外力F,F作用时间t=2s.则F至少是多大?(2)给小木块一个水平向右的冲量I,则冲量I至少是多大??
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长为L=1m、质量为m1=0.5kg的木板A,一质量为m2=1kg的小物体B以初速度υ=4m/s滑上A的上表面,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g=10m/s2;(1)当B刚从A上滑落时,A、B的速度分别是多大?(2)为使B不从木板A的右端滑落,当B滑上A时,在A的右端始终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求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唐词“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有 “山迎”、 “船行”这样两种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作者描述运动的参考系分别是?
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作为飞机编队领头的预警指挥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现象是机械运动的是( )?
下列运动形式,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下列哪些现象不是机械运动( )?
生活中我们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下列成语中描述距离的是( )?
第1章 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
1.1 走近运动
参考系和坐标系
长度的测量
机械运动
时间与时刻
矢量和标量
位移和路程
物理模型的特点及作用
质点的认识
第2章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1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第3章 力与相互作用
3.1 牛顿第三定律
力的概念及其矢量性
牛顿第三定律
重力
重心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第4章 怎样求合力与分力
4.1 怎样求合力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定则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5.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